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环保科技

小学生上网课,电子产品好?

时间:2024-01-07 12:53:43

小学生上网课,电子产品好?

您好,很乐意回答您的问题。疫情期间,回不了学校,家长都特着急。关于网课,我个人觉得用电脑比较好。一是,因为平板电脑屏幕比较大,不那么容易伤眼睛。二是,平板电脑可以走哪带到哪里,比较方便。希望我的建议对您有帮助。

gaolim624

初中基础不好,上的职高,以后能考上985,211大学吗,机会如何?

说实话,先不管你实力够不够。就目前的政策职高考上985、211全日制本科大学,可能部分地方有这个机会,但还是全日制普通本科比较确定。首先,你必须获得国家承认大专学历。无论什么样的形式,自考、函授、网络教育大专,只要国家承认均可。国民教育系列也包含部分教育,其中自考是最安全,其他类别的怕是省或以下办的,国家不一定不承认。这些大专学历的获得不难,自考要靠实力,函授和网络教育(但怕被忽悠有些可能用不了)记得交学费基本是过的。接着,就是参加一年一次本科插班生考试。本科插班生要求你只要有国家承认的大专学历,均可以报名参加考试。总共考五门,省考三门,学校专业课两门,难度略微比高考简单。成功后,进入该大学该专业本科班读两年(就是这时候你是本科大三),跟正常参加高考的证书一样。但985、211的学校很少有招这个的,基本都是普通二本大学居多。(华南师范大学就是211)总而言之,想上好的大学总归还是实力优先,没有实力,就算路在你面前你也走不过去。读高中,上大学这才是正路;上职高,大学路可就更难走。

石头嘎嘎

高考可以报考警校类学校吗?

一、高考不能报考警察院校。警察院校只通过普通高考招生。二、高考只能考以下专业:(一) 专科升本科理工类、经管类、农学类(高等数学、生态学基础科目组)理工医学类(医学综合科目组)文史类、中医类(大学语文科目组)法学类(民法科目组)教育类(教育理论科目组)体育类(教育理论科目组) 艺术类(艺术概论科目组) (二)高中起点本科理工类文史类外语类体育类艺术类(三)高中起点专科理工类文史类外语类艺术类体育类

hw6635

不顾一切拼命上大学,这些做法对吗?

大家好。我是王先森 今天来和大家交流一下:这个问题不是我提出来的,事实上我对这个问题从来就没有别的第二种想法——在我看来上大学这件事情还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当这个问题上升到了“不顾一切”、“拼命”的时候,我个人认为仅仅只是表示可能还是会存在一定的“一厢情愿”的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考大学”这事儿还真的不是你只需要做到“不顾一切”和“拼命”就一定能够达成的——尽管在理论上你能够做到这样成功的概率会很大,但是客观事实永远是我们不能忽视的问题。比如我们可以看看作为“同一届”孩子他们要面对的问题,然后大家就能够明白我为什么这么说了。1、同一届的孩子为了能够上一个好的初中他们当中的很多孩子在小学甚至更早的适合就开始了各种“抢跑性质”的学习。有些人仅仅认为这些孩子不过就是学学奥数、学点英语这么简单,但是事实上问题比这个可严重太多了。2、是所以要上好的初中,目的自然是为了考上一个好的高中,尽管上普通初中也能够考上,但是概率的问题大家都应该非常清楚才是。而“普高率”这个东西在很多城市基本上都是在50%~60%之间。3、即便是考上了“普高”,不同高中的“本科率”也是差距非常大的。那些非常重点的“超级高中”,他们有的本科率竟然能够达到95%以上。而同一座城市的其他普通点的高中本科率可能会低到百分之二三十甚至更低。比如小编当年考大学的时候,同级的另外一所普高尽然一个本科都没考上……所以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况下有多少家长、学生的目标早就不仅仅只是盯着“普通”而是始终以“重点”为目标。这些学生,哪个不是拼命学?纵然你的天赋再高,在这些阶段(幼升小小升初中考)“勤奋”的作用还是非常明显的!所以很多时候人们只是在说“普高率”,但是却忽视了真正重要的“重点普高率”的问题。即便如此我们可以即基本保证从初中到高中几乎有近一般的同级学生退出了考大学的竞争。而进入了高中之后呢?以山东为例,2019年的本科率(含春季高考)达到了近50%的比例。这就意味着同一级的学生中又有25%的概率能够考上本科。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粗略的结论:就目前而言,很多地区同一级的学生中有25%的孩子是可以考上本科的。那么问题来了, 我们假定全省的每一所学校的成绩都是平均的, 那么这几意味着如果自己孩子不能够在所在班级里考入前25%的名词比如说一个班有50个人,那么孩子考不进前12名,就意味着基本上跟本科无缘了。当我们面对这样的数据时该作何感想呢?尤其是看到身边越来越多的父母、孩子都在努力解决学习上各种问题时,有多少人会认为自己只要能够做到“不顾一切”和“拼命”就一定能够成功呢?显然,这个过程绝对不是这么简单的。而且我们要知道,这里的“本科”是包括了那些民办大学的本科。如果你想考入更有价值点的本科,你就需要更加努力才行。而如果你想考入985、211这样的大学,那么你得达到同级中的前5%才可以!而这样的目标,仅仅是通过不顾一切”和“拼命”真的未必能够达成……所以你看,如果一名学生能够在这种情况下考入本科,而且还是不错学校的本科是多么的不容易。别看很多人觉得现在的大学生太多了,所以也“瞧不起”大学生什么的,而事实上仅从学习的这个角度去看,这些能够考上大学的尤其是考上好大学的学生们他们在同一级的学生中都是非常优秀的存在了!而如果我们对他们都报以“瞧不起”的态度,显然是非常偏颇的。只不过很多人习惯了去拿没考上大学的中的人中一些后来发展很不错的人去对比考上了大学但是后来发展却一塌糊的的人进行对比。这种比较就使得很多人产生了“读书无用”的感觉。其实大家想过这样的一个问题吗——什么样的人才会纠结这个问题呢?我个人认为那些能够学好的,也愿意学的人他们是从来不会考虑或者说是不会把这个问题当成一个问题的,反而是那些考不上的人往往会更加纠结这样的问题……其实“道理”这种事情大家都懂,别看大家对于孩子们的学习负担多么的担心、憎恶,但是真的说给你减负了,反而很多人会更加慌张了——一直以来社会上的教育机构不就是为了满足这样的需求而不断开办的吗?所以别看身边很多人说什么不重要、不在乎的,其实背地里不知道有多么的在乎呢……毕竟我们都知道,通过“读书”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其实是性价比最高的方式,而各种投入的目的只不过是希望孩子能够“改”的更大一些罢了。不顾一切拼命考大学,有着必要吗?我认为有,您觉得呢?

黑色humor08

秀才,举人,进士,状元摆到当今社会应是什么地位?

制度不完全一样,科举考出来的举人、进士可直接受官,进士一般实授县令,考虑到当时一个县只有区区几个官,其它都是吏,全国的官员数量也非常少,县令的考核都要通过吏部,用句话说,是部里管的干部,因此,进士出来授官后的地位,比咱们目前的县级领导要高的多,如果硬要比的话,用考试本身做一个比较,可能更能说明问题:以明清为例:设高考=乡试,都是有省排名的考试童生相当于高考总人数则:秀才=各省排名靠前211录取生,举人=各省排名靠前985录取的学生。进士=各省清北录取的学生。经过综合考虑与计算,乾隆年间各省乡试举额分配情况如下:清朝前期乡试分省定额录取情况表省份 直隶 江南 浙江 江西 湖广 福建 山东 河南 山西 广东 陕甘 四川 广西 云南 贵州举人名额 102 114 94 94 93 85 69 71 60 72 61 60 45 54 40科试人数 8160 9152 7520 7520 7440 6800 4140 4240 3600 4320 3660 3660 2250 2700 2000文化发达地区录取率明显低于相对落后地区,这样规定举额和录取比例,旨在保持录取的区域公平.进士名额:300,举人名额:1114,乡试人数:77162,举人考进士录取比例为26.9%,秀才考举人比例为1.44%,秀才可录取进士的比例为0.39%,估算童生到秀才选拔比例为10%,则童生可录取进士比例为0.039%,万分之3.9,以高考人数1000万计,录取人数为:3900名。录取比例为万分之3.9,以100万人参加高考为例,相当于,390名,清北录取,童生录举人,以高考人数1000万计,录取人数为14482,录取比例为万分之14.48。以100万人参加高考为例,相当于1448名,985最靠前学校录取。童生录秀才比例以高考人数1000万计,录取人数为144820,录取比例为万分之144.8。以100万人参加高考为例,相当于14482名,211好学校录取。考虑到正常科举三年一科,以上比例还要适当减少。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童生试也叫“童试”;明代由提学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è)元,第二名至第十名称“亚元”。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殿试是皇帝主试的考试,考策问。参加殿试的是贡士,取中后统称为进士。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俗称状元,第二名俗称榜眼,第三名俗称探花,合称为三鼎甲。第二甲第一名俗称传胪。高考高中毕业可以参加,但乡试只有秀才方有资格参加。乡试中举,取得举人资格才可以参加会试。以明清为例,会试人数约数千到万余不等会试选拔300人,称为进士,参加殿试。在科举考试中竞争最激烈的是乡试,因此实行乡试中举分省定额制,洪武三年(1370年)规定乡试中举名额为:直隶(今南京)100人,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北平、福建、江西、浙江、湖广等省各40人,广东、广西各25人,总计470人。明宗景泰七年(1456年),各省录取举人的定额为:北直隶(今北京)、南直隶(今南京)各135,江西95,浙江、福建各90,湖广、广东各85,河南80,山东75,四川70,陕西、山西65,广西55,云南30。此后一直到明末,各省举额沿用此数,只有云南逐步递增从40、45增至50名。后来贵州举额从云南分出来,云南45,贵州增至30。明代分省定额的依据是各省总人口数与上年的考生数(按1/30来确定举额),力求地区之间名额分配公平,避免引发民族矛盾与社会骚乱。清朝沿袭明朝的乡试分省配额制的同时,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又进一步完善了录取制度。较明代更为具体,在确定各省举额时综合考虑该省的人口总数、考生总数、贡赋情况、教育发达程度以及边疆少数民族等多种因素。如乾隆九年(1744年)规定:“直隶、江南、江西、福建、浙江、湖广为大省,准其每举人一名,录送科举八十名;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广东为中省,每举人一名,录送科举六十名,广西、云南、贵州为小省,每举一人,录送科举五十名。”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的进士科算起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乙巳年))正式废除,整整绵延存在了1300周年。在漫长的1300年的科举考试中,曾产生出700多名状元、近11万名进士、数百万名举人。

tiger6009

很多家长学历不高,无法辅导孩子的家庭作业怎么办?

前一段时间遇到一篇文章,我深受震撼。贵州一贫困县里的一个困难家庭居然培养出一对高才生,2个孩子纷纷考入重点大学。震撼之处在于孩子的父母均是以收废品为生,我就不明白,收废品的父母是如何做到教子成才的呢?经记者采访,我才明白。孩子的父亲跟记者说,我们老两口小学都没毕业,怎么可能教孩子。但是,为了多学点文化,收废品的时候也能用上,于是,就让孩子反过来教我们。他们在学校学到什么,回到家就教我们什么,这样久而久之,不但我们学会了,孩子们也增强了自信心。看到这,我意识到其中的道理正好符合教育界里的从输入到输出的转变的规律。正如我们吃饭一样,既有输入又有输出,就说明我们吸收了营养。现在很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担心孩子干不好这个干不好那个,于是开始监督、开始陪读。殊不知,这样做大大的削弱了孩子的自习能力,孩子会认为学习是被动的,是一门苦差事,是给家长学的,学习兴趣自然而然的就丧失了。可见故事中孩子的父母,他们肯定不知道其中的道理,但却阴差阳错的变向的培养了孩子的自习能力。这应该给我们敲响警钟,孩子的学习要让他们自己来规划,不要过多的干涉。大的方向把握好,别跑偏就行。至于怎么学,让他们自己去摸索和总结。我国近年来高分低能的学生屡见不鲜,那不就是因为从小被父母干预的过多,凡事都被家长大包大揽导致的吗?所以,建议文化程度不高的家长可以效仿故事中父母,要营造一个好的家庭氛围,和睦、不骄、不躁是最重要的,不是说钱越多氛围越好。然后,多让孩子参与到劳动中来,让他们体会到主人翁的幸福感。这样才能大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啊啦囍

本科是普通二本,研究生是985,就业方面会有歧视吗?

就业要看学历,但只看最高学历。作为浙江大学的研究生,它的就业率是很高的,以2020年的研究生就业率来看,就高达97.53%。当然,也要看你的研究专业是什么。像工科类、信息类和经管类专业就业就很容易,人文社科类的专业相对要难一些。下表是浙江大学2020届毕业生就业去向情况表。浙江大学的研究生本身就招自全国各个学校,本科学历只是其中的一个阶段性经历,一般的企业或单位在招聘时,看的是你最高学历。很少去看你中间就读的学校。就像你有了本科文凭,没有单位会去查询或计较你高中出自哪里一样。相反,我倒觉得从普通二本能考上研究生的,比一般的人可能更有发展潜质,更值得推荐。但是要注意的是,研究生的专业本身如果没有竞争性,那么有时候确实会比不过本科生。比如信息技术、软件工程、数控等技术型公司,就很看重研究生学历,本科生就没竞争力。但如果只是应聘物流,营销、会计、加工制造等企业,研究生的优势就不突出了。研究生专业如果是一些文科类的,如工商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等,理论性的东西多,技术性和研究性的东西少,一般用人单位就更看重的是你的能力,而不只是你的学历。所以有时候在这些领域经验比学历重要。但不管怎么说,你既然读了浙江大学的研究生,已经具有了良好的基础。浙大作为排名前三的重点名校,如果连它的研究生都还要担忧就业,那么让浙大以下的那些学弟学妹们情何以堪呢?所以,根本不用担心就业歧视问题。好好培养与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才是最重要的。

寻寻觅觅就是TA

读了两年中医药,现在想改中医,要重新开始读五年,应该支持吗?

我觉得可以学,实际上学中医药就有了中医的基础,为什么还非要学5年?难道是学校规定的吗?你可以在临床中边工作边学习,主要是跟对师傅就好了。

新冠吃什么药好
阿莫西林颗粒能治感冒吗
高品质生物药领导者科兴制药
感冒了吃什么药能治嗓子发炎
如何治疗婴儿拉肚子